海淀区政府   | 中关村管委会 移动版

当前位置:首页>产业政策>北京市政策>文化创意

北京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政策解读

发文时间:2006-05-26        信息来源:

【字体:

打印本页

    下一步就是我们的打算。我们感觉文化倡议能不能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是,不在于有多大的楼,多现代的楼,而在于能不能为数码娱乐企业,以及数码消费人群提供方便、快捷的创业和消费环境。我们建立一个数码娱乐公共服务平台,这个平台集数码娱乐的研发、交易、运营、测试以及最后的结算为一体,为所有入住园区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使得所有企业,不需要操别的心,只要用创意研发想法,有这样的想法就可以了,我们提它的供硬件服务,提供测试,给它提供运营,让它降低发展成本,这个平台吸引了很多创意产业来我们区里。

    就是政府要作出这样的平台为他们提供服务。

    同时我们建立一个担保中心,如果企业的产品和创意确实比较好,我们会提供风险担保资金,以促进他们的发展。同时我们会建立一个多媒体资源中心,就是提供渲染的平台,使做影视、动漫的产品的公司,可以很快走向市场。通过这种搭建,为我们文化企业、动漫企业创造一个环境,促进他们的的更快发展。

    主持人路彬彬:我发现我们的区长都非常有企业家的风范,介绍自己地区的时候都非常有把握。

    白云生:刚才听了两位区长的介绍,非常的精彩。如果用三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的环境确实很难,所以我想概括一下西城区发展创意产业的四个“有”。有优势,有环境,有平台,有潜力。为什么叫有优势呢?西城区作为北京市的中心城区,也是北京市政治中心的重要载体,聚集国家着国家机关和一百多个国家级的部委、企业。另外按照04年的经济普查,西城区存量资产是7.3万亿,是北京地区总资产的1/3,05年西城区的税收是720亿,也是将近是北京市税收的1/3。在这种环境下,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人才也是相对比较集中的。另外西城区自身文化底蕴,也和东城区相似,包括什刹海、白塔寺,教育基础也非常好,海淀有大学的北大清华,西城有中学的“北大、清华”—四中、八中。说到环境这是政治环境,西城区本届政府提出了三区政策,经济强区,文化新区和环境优区,本届政府致力于打造法制政府、服务型政府。在提高办事效率方面提供一条龙的网上服务和审批,每年搞千家企业凭政府,用政府评判我们政府的服务效率。在发展平台方面,2002年的时候,西城区作为最后一批进入中关村一区九园的行业,三年当中西城区政府出资十几亿元,逐步形成了科技园区的基础条件,也是在日趋完善。通过运作,新增了70万平方米的空间,最近北京市第二工业设计中心已经落地了工业园区。据我们统计,四千家企业中的450家是文化船创意产业。国务院凭我们为北京市科技园区的会员,由原来的2.9平方公里,扩大到5.64平方公里。我想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西城区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。

    主持人路彬彬:昨天于副区长去了对话现场,您昨天已经讲了一些感受,今天对我们的现有能不能再精简一点,把昨天的一些感受也一块加到今天的话题里面。

    于军:其实主持人在有意减少我的讲话时间(笑)。今天的发言顺序都不能有创意,各位兄弟园区的领导都谈到了,大家都有很多资源、很多条件来发展创意产业。海淀有什么?很大程度也需要说中关村有什么,首先是有困难,第二是有压力,第三是有需求,第四是有数字。困难,很多人都讲了,海淀在北京市的总体规划当中,叫生态区,生态区意味着为北京市的环境建设做贡献。在产业的发展上有困难,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市占主体部分,发展到一定时期,特别是2000年左右的时间,受国际大形势的影响,和我们创新能力局限性的影响,发展速度趋缓,企业遇到了困难,同时还有其他原因,所以企业面临困难。同时区域还面临困难,面临着如何把这个区域发展好的困难。第二个是有压力,海淀区或者是中关村科技园区,这是国家级的科技园区,刘淇书记和王岐山市长说过,国家赋于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很多重任。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,对于海淀去年GDP在各个区县是最大的一个,对你的经济发展有要求,要给首都经济做贡献,去年我们很荣幸,海淀区的老百姓交了全国2.5%的所得税。第三个是有需求,海淀区老百姓相对来说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偏多,所以有各方面的需求,这些需求也包括了企业需求,也包括了老百姓个人需求,构成了对于产业发展的总体需求。同时也有一个建设目标,就是说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生态的富裕型的行业。老百姓的需求也包括要享受更高境界的幸福,也是很多创意学家经常说的,创意产业本质上是一个“幸福产业”。所以海淀区的企业有需求,还有众多消费的需求。我开一个玩笑,什么姐姐什么哥哥,可能在海淀这个地方可以诞生出来。这是因为海淀区有很大的生活需求。昨天有幸跟约翰·霍金斯先生对一个话,对话的时候,我以前看过他的一些材料,印象深刻的一点是,创意经济或者创意产业要创造者个人、生产者个人以及消费者,三者互动才能建成一个大产业。海淀技术基础不用说,特别是信息产业基础,这是雄厚的。人才基础,我们也有很强的人才群体。可能各位不太经出的是消费群体,海淀的消费需求也将为海淀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。海淀的科技基础和文化基础,自然就构成了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。有幸在03、04年,由于企业的需求,使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比较早的进行了一些研究,北京市定的六个基地,“创意基地”就是我们中关村先导基地。我们不是简单地把高科技企业做了一个提升,而是从这个角度出发,从技术基础的角度出发研究创意产业。所以我们提出的技术是手段,文化是基础,产业化是方向,效率是目标。各位很清楚,由于有了王选的创意,把汉字引到了技术上,才带来了一个大产业。也只有技术基础和创意基础互动,才有可能构成大产业。刚才几位老师都谈到了,如果没有技术基础,哈里波特恐怕就不会形成这么大的产业。《飘》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,可能创造的价值跟哈里波特差不多。中央深化改革文化当中,用先进技术提升文化产业,这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,特别是数字技术来提升文化产业。数字技术,摩尔定律大家非常清楚,提升的可能性非常大,基于这个我们为什么不做这个?所以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聚焦技术和文化的结合、融合,打造北京创意产业高端。说起高端,我要说一个数字,科博会这两天宣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数据是509亿人民币,这个数据肯定不是很精确,我们前不久在海淀区也做的一个调查,按照市里头认可的类别,对我们区域的文化创意相关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做了一个调查。企业数在两万家左右,增加值数大概在220—230已,约占北京市创意产业增加值2004年的40%,从事人员是2.7万。我们用更少的人创造的北京市去年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,这是不是高端,我想显而易见。